全球最大社群網站「臉書」5月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後,原以為會在華爾街刮起一陣網路新貴旋風,詎料後市不如預期,6月以來跌幅逾30%。根據路透與市調公司易普索(Ipsos)合作調查的結果,80%的人從來不因為臉書廣告而消費相關產品或服務,許多使用者花在臉書的時間也隨新鮮感消退而減少。「新世代網路基金會」執行長卡普蘭(Daniel Kaplan)甚至預言,臉書很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,即使不消失也將被迫改頭換面。
臉書的成功在於它全面改變了人們溝通的習性和模式,再加上智慧手機的廣泛使用,臉書打破熟識、不熟識的界限自體脂肪移植,打破公私畛域,甚至也解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過去許多不相關的人透過錯綜的網絡連結,從此共同生活在一個從不打烊、從不間斷的虛擬空間。臉書在短短幾年之間吸引9億用戶,正因為它完全免費的公共化特質,讓許多人願意撤除其身分、階級的藩籬,共同居住在自由、平等的虛擬王國。
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也很清楚這個社群網站的真正價值之所在。在臉書申請上市的同時,這位臉書王國的國王曾經向他的9億「子民」發表一封公開信:「臉書最初的成立目的墾丁民宿,並非要創辦一家公司,而是為了完成一個社會使命:解放這個世界,讓世界更加開放,連繫更為緊密。」祖克柏在信中還誓言要讓世界上所有人保持連結,為所有人提供發聲管道,「幫助他們在未來改變社會」。
然則,臉書的上市網頁設計,在無形中改變了它的使命。一旦進入金融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,臉書所開展出來的人際連結瞬間轉換成營利的籌碼。過去,我們以為人際關係、情感的表達、經驗的交換、快樂的分享網頁設計、感傷的撫慰……可以不被商業邏輯所操控,不會落入市場交易的法則。如今,這一切都已在臉書掛牌的那一剎那,轉變為商品。而且,回顧起來,臉書原初的設計,似乎就是準備把它賣掉的!因為,標準化、規格化都是進入大市場的必要條件,而臉書所設計的回應,就只有按或不按「讚」(like)的選擇,人的關係,也只有朋友或點頭之交……如此將人的情緒好惡、人的關係親疏規格化、簡易化,在限制其多樣性的同時,其實是方便了「商品」的交易和流通。
臉書的每一個使用者從此都被視為「潛在的消費者」生命禮儀,都是網路廣告計價的基本單位;或者,就是從人際礦場被挖掘出來的「原料」,隨時為市場的下一步交易做準備。臉書讓每一個使用者自願交出人際關係,自甘透明化,同時為臉書王國巨大而不透明的利潤做出貢獻!
轉載自~ 台灣立報
- Jun 30 Sat 2012 06:58
社論:人際關係商品化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