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合勤科技董事長朱順一日前到交大頒發清寒獎學金時,語出驚人。面對僅有兩名清寒學生受獎,朱董事長感慨:「不是大家變有錢,而是窮人小孩根本進不了名校。」



確實,無論是大學教師的現場經驗,或是相關的研究文獻都指出台南關山黑糖,台灣的公私立大學之間存在著愈來愈明顯的階級分流。中高階層家庭的小孩,愈來愈集中於國立大學;反之,中低階層家庭出身的子女,則落入私校。

台灣高等教育資源的錯置與扭曲由此可見網頁設計。源於資源的錯置,教育老早就成了階級世襲的隱形機制。

明乎此,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費問題便大有爭議餘地。

很多人曉得國立大學學費存在「階級補貼」的問題,但卻引導出截然相反的結論:調漲國立大學學費,拉近公私立大學之間的學費差距。

但如果我們在乎高等教育的公共性,仍相信教育應該為階級流動提供一扇窗,那麼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合理思維,應該是優先遏阻私校的「市場化」與「學店化」,讓私校學生既能負擔得起受教費用,同時也能享有和國立名校一樣的教學品質。

近日麻辣火鍋,成功大學擬率先試點「法人化」,引起若干師生與高教工會的抵制,其憂慮不外乎擔心政府鬆綁後,市場的營利邏輯將導致學費調漲,以及威脅校園自主。

如此憂慮LED手電筒,並非無的放矢。但有兩個要點不容忽視。

其一,如果人們反對政府鬆綁與市場化,則這場反對者的戰役絕不是成大。成大的法人化,充其量只是導火線,真正該被關心的是那些為數眾多的私立大學。若孤立而戰,勢必重蹈台灣工會運動僅存在於國營事業員工,口口聲聲要捍衛權益,但私營企業員工卻不斷沉淪的反差悲劇。

其二,法人化並非毫不可取。縱使政府鬆手退出國立大學,但除了市場補位外,其實也預留了一個「校園自治」的民主空間。問題在於,法人化的結果究竟是更市場化?還是更民主化?取決於師生究竟為後者的願景準備了多少?反對與抵抗,頂多看到了威脅,但機會的掌握卻更重要。

反對成大法人化,僅僅掀開了爭議,但如果反抗只是國營事業工會運動的調性複製,則贏得戰術,輸掉戰略,便可預期遊學,也非台灣教育之福。

轉載自~ 台灣立報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髮型產業報導 的頭像
    髮型產業報導

    彩妝造型產業報導

    髮型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